西安流动人口管理近况及对策剖析

点击数:619 | 发布时间:2025-06-05 | 来源:www.cqkxpx.com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从经济社会进步角度来讲,流动人口有着双重效应:一方面,可以为流入地的经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创造财富;另一方,很多流动人口的涌入会致使流入地公共资源供给紧张、社会矛盾增多,增加社会管理的困难程度。随着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丝绸的道路经济带新起点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势必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怎么样愈加有效地服务和管理好流动人口,进一步放大流动人口的积极效应,尽可能缓解和降低流动人口带来的城市进步问题,已成为西安经济社会进步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1、西安流动人口近况

    西安是地处西北区域的交通要道,既是陕西的省会,也是国内西北区域的中心城市,社会经济进步较快,对流动人口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1、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安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同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34.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147.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9个百分点。其中,流入人口(省外流入+省内市外流入)为126.02万人,流出人口(流出省外+省内市外流出)为18.62万人,净流入人口为107.4万人。现在,西安已成为西北区域要紧的人口流入城市。

    2、青壮年为流动人口的构成主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安流动人口年龄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主要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年龄大多集中在15岁至44岁之间,这一人群占到流动人口总量的72.77%,20岁至39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占到流动人口总量的54.09%。

    3、经济型缘由是流动人口的流动主因

    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流动人口外出缘由仍然以经济型缘由为主,其中,流动人口中务工经商的人数为827705人,比率占到35.28%,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7.51%提升了17.77%。

    4、相邻省份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

    从跨省流动状况来看,外省净流入西安的人口为44.63万人,其中河南位居第一,第二是四川、甘肃、湖北、山西,这5个省份流入西安的人口总量占总外省流入人口的一半以上。从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来看,省内外市流入西安净流入人口为62.77万人。

    2、西安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有待改变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城市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在认识上大都历程了从堵到疏的过程。过去,西安和其他一些城市一样,过多地强调流动人口的负面效应,而较少考虑其正面效应,流动人口管理以公安部门为主导力量、以防范为主要思路、以控制为主要方法,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常见,对怎么样充分合理的利用流动人口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打造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得还不够。近年来,西安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逐步加大改革,增设了一些服务项目,但现在这类服务项目尚未形成体系,使得大多数流动人口仍然缺少对城市的认可感和归属感。伴随社会进步的形势需要,传统高压式、管控式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进步的需要,与时俱进,转变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革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是开创西安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势必选择。

    2、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有待推进

    大部分流动人口进入城市除去寻求更多的经济收益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需要,他们为了给儿女创造更好的居住、医疗、教育条件,一般只能靠我们的辛勤努力求职、创业、经营、居住。有时也会求助于血缘、地缘、业缘等群体的有限支持。虽然在城市生活,为城市的兴盛进步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但受制于倚赖在户籍规范上的社会保障规范的制约,非常难享遭到与市民同等的保障权利。特别是在大家最为关注的就业、医疗、子女上学、劳动保险、社会福利等等。他们能享遭到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常有限。

    3、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有待加大

    在劳资关系上,劳动者特别是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权益总是容易受损害。和其他劳动力市场一样,在我市的劳动力市场上,因为流动人口的无权、弱势地位与雇主拥有些绝对权利和强势地位,使得劳资双方地位的显著不平衡。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些保障。其主要现象有:用人单位或个体业主变相收取押金或扣押证件,不签署《劳动合同》或随便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支付补偿费,超负荷加班加点不支付加班费,无故或借故拖欠和克扣薪资,拒绝向受伤职工支付医疗费及随便解雇因工伤残职员等等。

    4、思想文化建设问题有待强化

    伴随西安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不断得到改变和提升,他们对精神层次的需要日益增长,但因为遭到所处规范、管理体制、消费能力、文化层次、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而很难得到有效满足。从大体上看,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容乐观。流动人口不可以被城市文明有效接纳,很难真的从思想和精神层面融入城市,甚至处于城市文明的边缘地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假如长期缺少人文关怀,不可以融入城市主流文化,将会致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心理失衡,容易诱发心理危机,甚至致使违法犯罪现象,给政府公共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重压。

    3、对西安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和转变服务理念

    真的认识到并看重起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摒弃传统管理过程中不适应年代进步的部分,努力从理念、规范、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革新,充分发挥和解放流动人口的活力,通过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居民团体等每个服务主体的积极参与、综合服务,为流动人口的生活、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各方面提供更健全的服务,从而使流动人口可以安居乐业,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如此才能做好流动人口的心理建设,进而建设和谐西安。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目的和需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受益群体也包括流动人口在内。
    2010年十月,西安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四部委确定为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被确定为试点城市以来,西安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下一步,西安应当继续探索怎么样改进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规范和政策保障,让流动人口生活得更有尊严、生活的愈加有幸福感。

    3、保障好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要加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这是保障和改变民生、加大社会管理的要紧手段。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宣传和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薪资支付、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监管规范,解决好拖欠和克扣薪资、安全生产、工伤赔付中存在的不合法、不合理等问题,规范劳动关系,有效解决劳资矛盾和纠纷,使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遭到惩处,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4、加大流动人口的思想文化建设

    加大流动人口的思想文化引导和建设是很多大城市面临的一同问题,公共文化服务是目前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一个弱点。要真的打造起政府主导、企业扶持、社会参与的流动人口服务机制,把流动人口的需要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将流动人口文化工作平时经费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统筹考虑。同时,将社区公共文化工作纳入文化建设全局予以统筹规划,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拓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流动人口的精神需要,提升流动人口的文化认可和社会归属感。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